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署名文章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署名文章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国家办的银行是服务业,服务于全国人民,全国工业,农业,具他服务业及各行各业,,但现在国内银行主要目标是自己的利润,国家推出私有银行,这样对国家各行业发展很不利,指导思想偏差,如医院,学校,一切问钱看。
金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并伴随商品经济发展而成长,因此实体经济(生产商品和服务)始终是第一位的、金融是第二位的,是从属关系,实体经济决定金融、金融反作用实体经济,金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发展,必须受实体经济制约、按客观规律发展;否则金融必然损害实体经济而使自身崩溃。
作为银行人,我很高兴与你探讨这个话题。在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大局中,我国的金融机构做的都比较好,因篇幅有限只举一个例子,看看宇宙行工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部分数据和业务。
支持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,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。工商银行分支机构已覆盖“一带一路”20个国家和地区,能够主动适应客户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。累计支持“走出去”项目358个,合计承贷金额945亿美元,居中资银行领先地位,基本实现了对“一带一路”重点行业的全覆盖。
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部署。比如,我国第1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,西成铁路客运专线项目--连通陕西西安与四川成都,已于2017年12月6日正式开通,工商银行累计为该项目投放贷款10.7亿元。
工商银行2017年各项贷款合计142334亿元,信贷和非信贷融资增量双破万亿元,保持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。
了解金融知识 请关注【岁月静好花盛开】
金融的本质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表现是不同的。在西方国家,金融更多体现出它的服务类商业本质,可以简单类比为收购和售卖"钱″的公司,并遵从价格规律,完全承担市场风险。并且金融业因其广泛的渗透力,处于产业链的顶层。也易于形成寡头垄断,从而操控政治。
在中国,金融业除了具有上述商业属性外,因为其国家垄断的特性,必须遵从国家政策的需要。
在我国才能有"全融服务实体经济″的提法,即金融业不能依托其强大而广泛的渗透能力,玩起炒"钱″的游戏。钱在广泛渗透过程中"价格″不断提高,有点象传销。如当前的泛金融化现象,各类各种金融平台打着"服务中小企业,促进消费″的幌子,干看对实体企业和个人消费者"吸血″的事业,"校园贷","套路贷″就是最极端的表现。
据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,银行的利润规模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近一半、国有六大行净利润总额破万亿。如此下去,金融业也会在经济和社会生态的崩溃中,如巨无霸的恐龙一样,因为没有了"树叶"而灭亡。
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应建立共生的生态关糸。政策上不能"泛",用风险承受能力建立起行业门槛。法律层面让上各种高利息的小贷公司和平台应自担市场风险,法律不能支持其逼人太甚。商业层面不能鼓励企业"高杠杠扩张"和"高杠杆消费",遗害社会。
金融业,一半是天使,一半是魔鬼,减少和消除其"魔性",才是真正服务实体经济。
建立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署名文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署名文章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